上海 曲 晶
教师点评语,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表现和心理状况等进行评价的口头语言。教育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地运用点评语的点化作用,使自己的点评语言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那将启迪学生的智慧,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巧打比方,使说教变得生动
学生的行为需要教师经常地给予中肯的评价和恰当的引导,如果我们总是用说教式的语言来讲大道理,学生听了难免会腻烦。恰当地运用修辞,可以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听得入耳入心。
周老师班里有个男生左手畸形,多长了一根指头,经常受到同学们的歧视和调侃。为此,他很苦闷、自卑,不愿意多和其他同学接触。有一次,他又因为同学的一句玩笑话而与那个同学争执起来,并动手打了人。在班会课上,周老师请同学们每人在纸上画一长一短的两条线,再让同学们把短线抹去,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老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正在大家纳闷的时候,周老师说:“短线好比人的短处,无论怎样抹去也会留下痕迹。长线好比人的长处,充分地发挥你的长处,你的短处就会越来越短。我希望同学们,都发挥自己的长处,那你的短处自然而然地就变短了。”周老师的一番话让这个男生深受启发。从此以后,那男生逐渐开朗起来。
班上其他同学听了周老师的一番话后,也都开始正视自己身上的缺点,努力发扬自己的优点,让缺点变得更小。
上例中,周老师不是运用简单的语言,来劝说这位学生忽视自己的缺陷,而是把人的长处比作长线,把短处比作短线,然后用加长长线从而短线就会显得更短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六指这一客观存在的缺陷是无法回避的。并向班里的同学说明:不要太关注自己的短处,而应在加强长处上下工夫的道理。周老师把道理寓于形象的比喻中,就使教育语言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也容易接受他的劝告。
二、抓住时机,让错误变成珍宝
在教学中,教师会经常遇到学生回答问题时出错的时候,有的教师会抓住时机进行巧妙的点评,化错误为珍宝,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欧阳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听写词语,她请了几位发展水平不一的学生在前面黑板上听写。听写结束后,大家对照课文找错误,吴冰在黑板上把“一户人家”写成了“一尸人家”,把“鸟儿”写成了“乌儿”。欧阳老师笑着对大家说:“今天的听写完成得很好,有的同学写错了能自己发现、自己改正。有趣的是这些写错的字,它还是一个字。你们看这‘一户人家’的‘户’,头上少了个点就不是‘户’,而叫做‘尸’,‘死尸’的‘尸’。这个点就像脑袋一样,一个人脑袋掉了还能活吗?不就成‘死尸’了?(孩子们开心地笑了)再看这个‘鸟’字少了一点,就不是‘鸟’了,而变成‘乌’,是‘乌黑’的‘乌’。这一点就像是鸟的眼睛,鸟儿眼睛没了,不是就乌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了?(孩子们笑得更欢。)同学们,你们看我们汉字多有趣啊!”
这是一堂识字课,针对学生错写的两个字,欧阳老师点评时,随机生成,既指出了吴冰犯的错误,又十分风趣地讲了有关识字的知识。这就使课堂不仅不显得枯燥乏味,而且生动有趣,化“错”为“宝”,深入浅出地把“户”与“尸”、“鸟”与“乌”之间的关系说清楚,激发了儿童识字兴致,调动了他们识字习文的积极性。
三、灵活机智,化尴尬成为和谐
课堂许多情境都是动态生成的,有许多情况是在教师预料之外,面对课堂上突如其来的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时,常常会让教师不知如何回答,如何评价,陷入难堪的境地。对于这些情况,教师可以用灵活的点评语,来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化尴尬为和谐。
徐老师教《赤壁之战》,课文学完了,他问学生:
“大战结束后,周瑜在庆功会上会怎样向将士总结这次取胜的原因?如果你是周都督,会说什么?同样,曹操也会总结这次大战失败的教训,如果你是曹操,会怎样向部下作总结?”
学生的发言异常热烈。
一位男生忽然站起来发言:“我看过《三国演义》,曹操是个从来不认错的人,他怎么会向部下分析失败的原因呢?”徐老师先是表扬这位学生读书用心,然后点评说:“你说得对!咱们就不让曹操开总结会了。但是,你说曹操回去以后,独自一人会不会反省自己?咱们现在就把他的内心话掏出来,行不行?”这一简短的点评,一下子激活了课堂,课堂气氛顿时又活跃起来。学生把曹操的“内省”说得一五一十。
在这次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徐老师没有武断地批评学生,也没有简单地回避问题,而是先赞扬学生的想法,然后顺着学生的问题,机智地提出一个假设:曹操回去以后,独自一个人会不会反省自己?咱们现在就把他的内心话掏出来。这样,自然而然地把问题带回到教学内容上来,而且激发了同学们发言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点评语言用得巧,不仅能使教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还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这需要教师拥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深厚的专业知识,需要教师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图 任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