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演讲与口才>> 成人红版>> 演讲艺术>>正文内容

白岩松:一个善于播种问号的演讲者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一场好的演讲不应该是个句号,而应该给人留下问号。”——这是白岩松某次演讲的开场白,也恰到好处地概括出他独特的演讲风格。近年来,白岩松频现各大高校讲坛,以他个性鲜明、自成一派的演讲为莘莘学子答疑解惑、指点迷津。他的演讲,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融睿智诙谐于一体,携理性与感性齐飞,在听众心底种下一个个意味深长的问号,让大家收获无尽的启迪和力量。

  提出疑问,平中见深,发人深省

  针对大学生离开校园时面临的困惑,他在江西财经大学讲坛上留下这么一段精彩而发人深省的演讲:最后一个,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离开大学校园,我们要带着什么去走向社会呢?上大学的时候,我与你们一样,都浪漫地憧憬着大学生活,大学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梦想。但是当你离开大学,走进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真正幸福的事只占百分之五,痛苦的事也只占百分之五,剩下的百分之九十,都是平淡的,日复一日。聪明的人善于把这百分之九十的平淡转化为幸福,而不聪明的人则总是把这百分之九十的平淡往痛苦那边靠。

  面对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白岩松在演讲中既注意情趣,又注重理趣,他总是善于从平淡无奇中找到深刻的地方,“要带着什么走向社会?”这样的问题并不是毕业在即的大学生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但却是他们迈出大学后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白岩松在此把人生划分成三个部分,而“平淡”是人生的重头戏,带着怎样的心态走向社会,决定人生究竟是幸福多一点,还是痛苦多一点。他把“幸福”“痛苦”的选择权交给了听众,用一句类似格言一般的话语,引领并启迪大学生们如何走向社会,走向幸福。

  引出设问,寓庄于谐,动人心弦

  白岩松的演讲之所以能打动人,吸引人,不止是因为他的理性,还在于他的诙谐。以下是他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即兴演讲:大学是做梦的年纪,做什么梦呢?什么梦都可以做。同学们在大学里一定要多做梦,甚至可以梦游,比如现在一谈爱情我脑子里只会闪现我爱人的照片,而你们则可以设想一千位俊男靓女的样子,这就叫作虚位以待。我年少时看了三毛的书也想周游列国,没准还能碰上个女荷西。但是所有这些梦想都属于你们这个年龄段,我现在没有资格做这样的梦了,我现在所处的是人生的舍弃阶段,而你们所处的是人生的选择阶段!别放弃做梦!别忘了替这个社会、替这个国家做梦,能全身心地做这种梦,一个人一生中没有几次这样的机会,等你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时,想做梦你也力不从心了,因此趁现在抓紧做梦!

  白岩松首先以“大学是做梦的年纪”引出设问“做什么梦?”然后幽默地给出答案:什么梦都可以做,甚至可以“梦游”。他用自己的故事,以诙谐的语调来讲一个严肃的话题:青春梦,中国梦,他鼓励学生“要多做梦”“抓紧做梦”“替国家做梦”,这样寓庄于谐的演讲方式,使得理趣与谐趣相互交融,让学生们在开怀大笑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进一步思考自己究竟该做什么样的梦,如何让梦想成真等问题。

  抛出反问,言简意赅,启人心智

  白岩松在耶鲁大学演讲到最后时,他这样收尾: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头,中国人看美国,似乎都在用望远镜看。美国所有的美好的东西,都被这个望远镜放大。经常有人说美国怎么怎么样,你看我们这儿什么时候能这样。在过去的好多年里,美国人似乎也在用望远镜看中国,但是我猜测可能拿反了。因为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缩小了的、错误不断的、有众多问题的中国。他们忽视了十三亿中国人,改变命运的冲动和欲望,使这个国家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我就一直在想,为什么大家不能放下望远镜来看彼此呢?

  白岩松在此用望远镜作比,说中国看到的是放大的美国,美国看到的是一个缩小的错误不断的中国。如此这般形容中国和美国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因缺乏相互了解和沟通而产生的错觉,形象而生动,最后,他抛出一句反问“为什么大家不能放下望远镜来看彼此呢?”言简意赅,掷地有声,引发每个人反思,如何才能去除成见,使中美两国有真正的沟通和了解。

  发出追问,巧妙辩证,让人沉思

  白岩松常把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事巧妙地穿插在自己演讲中。在重庆大学演讲时,他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史铁生老大哥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当我四肢健全,可以随地奔跑的时候,抱怨周围的环境如何糟糕;当我突然坐上轮椅的时候,我又抱怨怎么坐在轮椅上,不能行动了,开始怀念当初可以行走、奔跑的日子。又过了几年,坐不踏实了,长褥疮,各种各样的问题开始出现,突然开始怀念前两年可以安稳地坐在轮椅上的时光。又过了几年,得了尿毒症,开始怀念当初有褥疮,但是依然可以坐在轮椅上的时光。又过几年,要透析了,不断地透析,一天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开始怀念刚得尿毒症那会儿的时光……生命中永远有一个“更”,为什么不珍惜当下呢?如果你要为未来忧虑的话,你拥有一辈子的机会,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较什么劲呢?未来的还没有来,忧虑什么呢?

  这里,白岩松顺手拈来,巧妙地借用作家史铁生的例子,来阐明所处环境不同,看问题就不一样,“生命中永远有一个‘更’”的生活哲理,并在此基础上,发出追问,提醒大学生们不要跟过去较劲,也不要为未来忧虑,而要珍惜当下。这段演讲,以问句收尾,藏答于问,让现场的大学生们深受启发。

  标新立异的观点中彰显学者的气度,充满理性的话语中不乏感性的光彩,白岩松在引领大学生驶向人生正确轨道的同时,又善于把一个个问号播种在他们心中,启迪他们重新对社会、对人生作出审慎思考。

  (编辑 郭 锐 )

作者:安徽 张斗和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2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用户信息中心

  • 查看购物车详情>>
  •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