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演讲与口才>> 成人红版>> 演讲艺术>>正文内容

这样的演讲,你信吗?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著名演讲理论家邵守义教授在《实用演讲学》一书中明确指出:“演讲的目的是宣传人、说服人、教育人,那么,演讲者自己首先就要有个老实的、科学的态度。”然而,不少演讲者确实不“老实”、欠“科学”,让人一听就觉得假。

  拔高形象

  在“投身教育天地宽,矢志不渝为孩子”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中,一位演讲者讲道:

  作为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工作琐细而繁重。尤其是三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弱,他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事无巨细,点点滴滴,班主任都得操心。一次,为了陪一个叫小樱的留校学生与她的妈妈通话,马老师用了足足一个半小时。回家时,又因路上塞车,等她回到家时,女儿和丈夫已经苦苦等了自己三个小时,而那天竟然是女儿9岁的生日。马老师愧疚地对女儿说:“孩子,妈妈对不起你。可妈妈是一名老师,还有一大群孩子啊!”是的,马老师还有一大群孩子。正是因为她心中始终记着这样一句话——“做学生学习上的老师,生活中的母亲”,短短三年,她就成了一名了不起的班主任!

  类似的故事,在如今很多演讲中见怪不怪,如拒绝国外高薪聘请是因为“祖国需要我”,积劳成疾倒在岗位上是因为“实验室是我的生命”等等。尽管选手在台上或慷慨激昂或泪流满面,可台下的听众却个个无动于衷。就上例来说,对孩子说那样的话,就是为了拔高马老师“投身教育天地宽,矢志不渝为孩子”的形象。为了达到感动人、启发人的目的,演讲者有意拔高人物,烘托主题,对人物的话语、形象等进行渲染,导致听众对整个演讲产生怀疑。

  虚构事实

  在一场主题为“学会感恩,从我做起”的演讲比赛中,一位选手讲道:

  那天傍晚,我在西门口地铁站等地铁,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从站台的另一边跑了过来。她问我到广州火车站坐地铁往哪个方向,我告诉她在我身后,并用手指了指。她高兴地又跑了回去,我看见那头她妈妈在等她。等了半天,地铁也没有来,我走了,准备上去坐公交车。这时,我突然听见小女孩在后面喊我哥哥,她气喘吁吁地说:“我刚才忘了跟你说声谢谢了。妈妈问我‘说谢谢了吗’。我说‘忘了’,妈妈就让我追你。”这虽然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我却被那个小女孩和她母亲深深感动了,她们让我懂得不要漠视了别人的好意。对世界上不管什么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再不起眼的帮助和关怀,也不要忘记了感恩。

  这个关于感恩的故事,似乎一切都无须怀疑。可仔细一想,它却大有问题:地铁站里,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个母亲怎么能让孩子为了一句“谢谢”而随处乱跑呢?这恐怕与一般的生活经验不符吧。这样的演讲,不合常识、不讲逻辑,怎能动人、服人呢?任意臆造和虚构的材料,势必与事实发生冲突,势必会被人揭穿。演讲者一定不可胡编乱造,瞒天过海。

  夸大影响

  一家事业单位举办爱岗敬业演讲赛,一位员工在《平凡中的伟大》中这样讲到:

  对工作,老王有着一股夏天般的火热激情,对同志,老王则始终像春天一样温暖。刚到保卫科时,我一直认为保安工作低人一等,加之性格倔强,脾气暴躁,我执勤时经常与人发生争吵,甚至顶撞领导。为了帮助我摆脱自暴自弃的消极状态,老王主动在工作上给予我指导和督促,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通过以身作则帮助我逐步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老王这种以心交心、春风化雨般的真诚很快感动了我,使我的工作态度有了彻底转变,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坐标,让我更加坚定了把这份简单的工作当成事业来做的决心。不仅仅是对我,老王的真诚和关爱已经化作了一股凝聚力和感召力,将保卫科二十多位同志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人人争先、乐于奉献也随之在全科上下蔚然成风。

  我们相信老王是真实的,也认同老王的人品,可一个老王有这样大的影响力吗?谁愿意一辈子干保安?老王能将全科二十多人无一例外地团结一心吗?这样夸大的效果,你信吗?而有的演讲选手在演讲中,为了突出某个人对自己或集体的影响,往往会进行无节制地夸大,这只会让人直呼“假大空”。演讲中,有分寸地、辩证地评价一个人及其影响,更能给听众鲜活的感觉,这样不但无损于人物的形象,反而因为“就在身边”,更受听众青睐。

  套用桥段

  一位演讲员做《细节决定成败》演讲,里面有这样的故事:

  我的一位朋友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一同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面几个面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他进了总经理办公室后,见门口的角落里有一张纸,他弯腰捡了起来,正准备丢进垃圾桶。室内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笑着告诉他:“小伙子,你看看纸上写了什么。”年轻人铺开纸团,居然是一张录用通知书。中年人告诉他:“你已被我们录用了。”年轻人惊讶地问:“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怎么录用了我呢?”总经理说:“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但是他们的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看到大事。而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才录用了你。”这是什么?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

  很多演讲中的细节都是这样,一谈到面试,就是“进门捡起一个纸团”;一谈到母亲,就是“深夜为孩子缝扣子”;一谈到老师,就是“捂着病痛站在讲台”……如此惊人相似的情节,怎能让听众相信?这样的演讲,套用陈旧的桥段,拿别人的故事,演绎自己的精彩,不仅没有真实性、感染力,而且容易沦为笑料。演讲中,应该说自己的事、自己的话,于平常处找不平常,反而可信可感。

  一场演讲,面对众人,任何地方不真非实,都会被人识破揭穿,严重的还会遭遇“滑铁卢”。因此,演讲者一定要实事求是,以实取信。

  (编辑 胡国玮)

作者:广东 杨海亮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30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用户信息中心

  • 查看购物车详情>>
  •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