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问杨丽萍:“这些年对于外界的质疑,您为什么都选择沉默处理呢?”杨丽萍微笑着说:“孔雀在我的家乡是常见的动物,树林里就有。可是在大都市里就不易见到,如果城市的树林里见到一只孔雀,肯定会有很多人惊奇、围观议论。同理,外界的人常常是因为见得少,才会质疑,见得多了自然都会好。”杨丽萍巧妙的解释消除了人们的质疑。从1986年的《雀之灵》开始,杨丽萍就是人们心中当之无愧的“孔雀公主”。台上,她的舞蹈给人美妙享受;在台下,她的口才比舞姿更让人印象深刻。
“澄澈入理”论荣誉
杨丽萍在舞蹈界刚刚展露头角时,由于不是科班出身,不会劈叉到180度,她那种“非主流”的跳舞方式引发了争议。一位同台演员就说:“你看我们团获奖的演员,都是中规中矩的正统舞蹈路线。像你这样的舞蹈,不论今后观众喜不喜欢,在比赛中,可能连基本功这一关都过不了。”杨丽萍淡淡一笑:“在我看来,舞蹈是我生命中一座恢弘的建筑,而得奖,那就是建筑上的一组漂亮雕饰,奖项不能替代舞蹈的。一个人如果能因为他的特色而让这个奖项变得更加丰富,更有代表性,那他是为奖项添彩了;反过来讲,如果一个人为了奖项而压抑自己的特色,为得奖而跳舞,那他是在向奖项索取,透支奖项的荣誉。我的舞蹈建筑中有漂亮的雕饰花纹更好,如果没有,我不会为了它把建筑拆了重建。”
杨丽萍的回答中有力地抨击了“唯奖项而是从”的做法,用了一个简单的比喻,说明了自己的价值观,展示了她平和淡薄的一面。也只有对舞蹈有着深刻领会和热爱,才会有这样的澄澈心态。有些人过于看重追名逐利,不惜削足适履,让人耻笑也很难出类拔萃。反之,不问收获地坚持在自己热爱的土地上耕耘,更容易硕果累累。
“直言不讳”说恐惧
一次访谈节目,主持人问杨丽萍:“排练《云南映象》的时候您把自己的房子都卖了,还借了外债,没有恐惧过会赔?”杨丽萍笑着说:“当然也会恐惧,可是就像骑自行车,恐惧了,越慢越容易摔倒,只有努力向前蹬,才最平稳。对于海上的船来说,如果没有坚定的方向,任何风都是逆风。当时投资人突然撤资,那么多人跟着我跳舞,我要找到一个回头的理由太容易了。可我的性格决定我不能那样选择,我要为他们(员工)负责,我必须坚信我们能成功才行,我们注定要迎风而上。”
责任感可以让人伟大,这一点在杨丽萍的话里就可以感知得到。她没有自命清高,直言不讳确实会恐惧,是责任感,让她不能去考虑恐惧。这一切说得实实在在,真切感人。有时候坦诚就是最大的技巧,让大家看到你的诚恳,你的坦荡,就更容易接受你的话语。有责任感是一个人凝聚人心的第一要素,有成就的人,总是尽力为他人利益考虑。
“直指核心”解矛盾
杨丽萍一直被称为纯粹的舞者,当她选择开公司,用商业运作的方式来延续艺术梦想的时候,有人发出了不同声音:“杨丽萍的舞蹈完了,将会被市场吞没。”杨丽萍回应:“你们知道我着急的是什么吗?当我看见我自己的妈妈都不愿意穿传统服装,看见《云南映象》中的古老大鼓已经快被当做没用的东西给烧掉,我就为传统文化的衰弱而着急,那是一种你深爱的东西从你身边抽离的感觉。就像一个器官衰弱了,我们不会等着它自己复原,而会选择借助其它手段治疗它让它焕发新机。商业运作就是我选择的方法,如果不这样做,我个人仍然会有很多演出,可我深爱的那部分传统文化就会不可逆转逐渐消失。现在通过这样的运作,《孔雀》的巡演已经预约到两年后,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且喜爱上家乡那深邃的传统文化,有什么不好?”
对于市场会吞没杨丽萍的舞蹈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但杨丽萍的解释中抓住了核心问题——文化与市场的角色关系。在她看来,商业运作就是工具,文化才是目的。并且恰当地用器官衰弱来类比传统文化凋零的现状,使她的道理真切形象,容易获得同感和理解。这样的处理方式,从根上解决了两者矛盾性,而突出统一性。当我们遇到带有矛盾的提问时,也可以从根本的统一性方面找到应对方法。
杨丽萍以她多姿的舞蹈征服无数观众,而我们通过她的语言,更能感受到“孔雀公主”身后的智慧感悟。孔雀为人称道的就是“开屏”的瞬间,我们的“孔雀公主”虽然没有羽翼,却可以用语言展现她“开屏”的夺目与绚烂。
(编辑 李振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