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有个道士擅长下围棋,凡是与别人下棋,总是让人家先走一步,后来他写了首诗——烂柯(围棋的旧称)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就是“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来历。如今,这句话已经成为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至理名言,指做事须留有余地,别人犯了错误不要一棍子把人打死,能饶恕的地方就尽量饶恕。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人一旦在人际交往中得了理,占了势,就气势汹汹,不可一世,一副吃人的样子,令人望而生畏。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位收废品的老人骑三轮车拐弯时,车上的铁丝将一个年轻女子的牛仔裤剐了一道口子。女子不依不饶地硬要老人赔她50元钱。老人手里捏着8元钱的毛票,噙着泪水不停地恳求:“我确实没有那么多钱呀!”面对年轻女子的一再逼要,无奈的老人“扑通”一声跪下了,不想对方没有丝毫反应,老人连续下跪了十次。旁观的路人早已按捺不住,纷纷斥责那女子说:“这样对待一位年迈的老人,你真是欺人太甚!”女子不堪众人指责,灰溜溜地逃走了。
同学们,此情此景,你作何感受?你是不是觉得那个女子得理不饶人,做得太过分了呢?
“得饶人处且饶人”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留退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在所难免。一旦有了纷争,即使自己在理,也应避免过分地数落、指责甚至打击报复对方。要知道“得饶人处且饶人”,凡事不可做绝,须给自己和别人留有余地和退路,我们自己也会犯错,谁不希望自己在犯错时得到别人的原谅呢?
“得饶人处且饶人”是一种更深刻的教育。责备不如帮人,倘若对别人的错处一味挑剔、苛责,得理不饶人的行为不但令人反感,收不到教育对方的效果,而且可能激起对方强烈的逆反心理。“饶人”可以让对方更好地认识过错,实际上等于给对方提供了改过的机会,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得饶人处且饶人”是一种宽容大度,是一种交际美德,是一种人生智慧。《增广贤文》有言:“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如此看来,得理不饶人就是一种愚昧、没有修养的表现了。在生活中,谁都可能会有难堪的时候,做错事的时候,有求于人的时候,如果这时你处在有理、得势的一方,请记住“得饶人处且饶人”的道理,多给人台阶下,多放人过关,多与人为善,不争一日之短长,不争一言之褒贬。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责任编辑 唐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