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侯爱兵
刘墉不仅是畅销书作家,还是一位出色的演讲家。有人向他请教练就出色口才的秘诀时,刘墉笑着说,哪有什么秘诀,只有两个小“窍门”罢了:
小窍门一:抄语句
雄厚的知识储备,是练习口才的必要条件。刘墉小时候就很喜欢博览群书,特别是对那些精炼的名人名言、诗词歌赋、经典故事,很感兴趣,有意无意地记忆和积累。
上中学时,刘墉非常喜欢余光中、徐志摩等人的散文和新诗,当发现他们的作品受中国古诗的影响很大时,刘墉又迷上了古诗,特别是唐诗。经过一段时间的抄录后,他居然“编”出了厚厚的一本《唐诗句典》,并记住了很多形式精炼、韵律优美的诗句。刘墉发现,这对他讲话时的遣词造句很有帮助,就越发注意“妙语”的积累。
于是,他养成了这样一个良好的习惯,就是随身携带纸和笔,平时生活中遇到精彩的语句,赶紧抄下来,也不费什么事。“积之愈厚,发之愈佳”。正是这样日积月累,使得刘墉演讲起来,往往能出口成章。上下五千年,纵横七大洲,那些闪现着智慧光芒的美丽语句,刘墉信手拈来,为自己的讲话增色不少,这不能不归功于他总结出的这个小窍门。
小窍门二:朗诵诗
有时,口才离不开一口好嗓音。少年时的刘墉还非常喜欢朗诵,通过朗诵来练发音,练嗓子。朗诵时,他第一步先“练气”:吸气时做到不提肩,深呼吸,小腹收缩,整个胸部撑开,尽量把更多的气吸进去。呼气时把两齿基本合上,留一条小缝让气慢慢地呼出。这样做的好处是锻炼肺活量,让声音更清晰和洪亮。为了避免喘气声,刘墉甚至还会特意跑20米左右,再朗读一段。
第二步,他反复吟诵那些意思相近的词汇,以及不同类型的句式,辨析语音语义的区别。比如,“听说这件事,我有点伤感”和“听说这件事,我有点感伤”。刘墉揣摩后发现,“伤感”给人的感觉是受到了伤害,“感伤”则是有了很多感触。而且“伤感”的感是第三声,而“感伤”的伤是第一声,因此“伤感”读起来应该有一种 “叹”的感觉,“感伤”则有“咏”的感觉。
就这样,靠着这个小窍门,刘墉从小便锻炼出一口标准的发音和洪亮的嗓音,演讲中他饱满圆润的声音让许多听众着迷。
抄语句,朗诵诗,这两个小窍门其实都不难学习,有志于练口才的朋友们不妨一试。
编辑 王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