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张海燕
在求职面试中,失败者往往把原因归结到“没有答上来、没有回答好”上,很少有人去深究是否把问题“听全了、听对了、听准了”。其实,“听”和“答”是口语面试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而“听好”是“答好”的关键和前提。在求职面试的关键时刻,一定不能忽视“听”的重要性,听好了才有可能回答好,从而取得面试的成功。
倾听完整,回答全面
在面试考场上,应聘者不能急于作答,要有耐心让考官把问题阐述完整。这样既能显示对考官的尊重,从而赢得考官的好感,又能为自己分析问题、对答如流赢得时间。相反,急于回答,不仅不能显示应聘者准备的充分,还会影响其回答的流利程度。如果问题碰巧答对了,会引起考官怀疑应聘者提前知道答案;如果问题答偏了,更让人觉得应聘者毛手毛脚、做事不够沉稳老道。
在中国网通公司某分公司的一次招聘面试中,考官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被我们公司录用了,每月却只发五百元薪水……”一位面试者还没听完考官的话,就急迫地争辩道:“不可能!招聘启事上写得清清楚楚,基本工资是一千二……”当下一位面试者进来时,考官问道:“如果只给你发五百元的薪水,你认为是否与自己的能力相匹配?”这位应聘者沉吟片刻,回答道:“说真心话,如果每个月只给我五百元薪水,我认为的确和我的工作能力不相匹配,因为我为公司创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会远远超出这个数字!但如果在试用期或公司有特殊情况需要员工共渡难关的话,我也会愉快地接受!”
案例中,第一位应聘者没有把问题听全面,当他听到薪水是“五百元”就开始反问质疑,让人觉得此应聘者太过关心薪水的问题,当然会令考官不满,甚至产生反感。而另一位应聘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倾听的全面,语态的审慎,他在说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对待薪水的态度,无论考官的预设是否成立,他的回答都显得严谨而巧妙,这样既展示出了良好的自信,又表现出应聘者坦率、真诚和敬业的优秀品质,从而赢得了考官们满意的微笑。
听明指向,应势作答
面试中的一问一答往往是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聘者虽然很难观察到考官表情的变化,但考官在提问中语气、语调、重音和停连(停顿和连接,一种口语技巧)的变化,都会有意无意地透露出他们对应聘者回答问题的满意程度,应聘者要尽力体察揣摩,听出考官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快速准确地把握问题的要点和考官的倾向,从而适时地调整“作战方略”,改变“战略战术”,灵活机动地应变“战场”上局势的变化。
在京沪高速公路某管理处的一次招聘中,有位工商管理硕士前来应聘,考官们对他的学历很感兴趣,并寄予了较高的期望,但对他能否扎根基层表示担忧,于是在其他专业问题都问询完毕之后,又增加了一个问题:“请问如果让你在路桥口做收费工作,以你的学历会觉得适合吗?”
硕士诚恳地回答:“合适,非常合适。”
考官非常诧异,提高了音调继续追问道:“为什么这样说呢?”
硕士回答道:“难道高速公路上只录用大专生和本科生吗?”
考官加重语气解释道:“我们的意思是:让你这位硕士生去做基础工作,你不觉得委屈吗?”
硕士斩钉截铁地回答道:“不委屈!”
于是,考官放慢了语速、沉下语调说:“请说说原因吧。”
硕士回答道:“现在找工作多难啊,不光是硕士,就连博士找个工作都很困难啊!”
考官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唉!
其实,考官们在提问中已经多次强调了问题的重点,应聘者应该能够在考官语音语气语调的变换中捕捉到有效信息,从而感知出考官话语中隐含的意思和引导方向。上面案例中在应聘者回答开始后,考官一句“为什么这样说呢”的反问,采用的是上升语调,其暗含的意思是应聘者的答案与考官的要求相距甚远或者完全相反,弦外之音用在提醒应聘者刚才的回答有问题,希望应聘者能斟酌、反思、修正自己的答案,从而逆势作答;后面的“请说说原因吧”,采用的是下降语调,基本上肯定应聘者的答案,需要应聘者顺势作答。考官是想问应聘者对基础工作的态度,若应聘者回答“任何成功者,都是从基础工作一点点干起的”,势必能得到考官的青睐。然而案例中的应聘者,却没能听出考官的言外之意,没能把握考官提问的主旨,从而闹出所答非所问的尴尬,导致了应聘的失败。偏离了以致一次次的迷失了考官的问题指向,
综上所述,应聘者在面试时,一定要听出考官的问题的主旨,才能有的放矢、侃侃而谈。因为考官在考场上提出的问题一般经过了深思熟虑,其中包含的主旨和意图有的比较明显,有的比较隐蔽,应聘者一定要在认真听清楚、听完整的同时,将整个问题的“前前后后”进行综合考虑,弄清问题的重心和意图,然后给出一个最全面、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如果应聘者不细心体味,弄清主旨,很可能会片面理解考官的用意,使回答不尽如人意。
善于言谈的人,首先是个善于“听”话的人,同样在求职面试时,首先要学会善听考官的提问,从而侃侃而谈,答到考官的心坎上,取得考官的青睐,登上职场的云梯。
(编辑 陈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