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纵向”进攻,论辩致胜的新思路

作者:河北 孟佳林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03日

 

论辩赛上的论证策略,总体上说可概括为“横向”和“纵向”两种策略。 “纵向”策略,是向论据的纵深挖掘,以深度取胜,因其挖掘较为不易,所以在论辩场上较为鲜见。可是“纵向”进攻的攻击力却不容小觑。如何使用“纵向”进攻,这里,我们结合三场辩论赛的片段来谈一下“纵向”进攻的使用要点。

从论据后果中“纵向”进攻

某大学以“微信拉近(疏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辩题而展开辩论。正方说:“微信自产生以来,以方便、快捷、覆盖范围广逐渐为广大用户接受,对方辩友面对这个现实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反方反驳:“对方辩友所说,不过是证明微信是人们交际的好工具,多数人选择它,和它能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它本来是弥补人们交往能力不足的一款工具,我们却越来越依赖,这就值得深思。比如微信上沟通,实际上多数都是没有感情的信息,母亲节到来,一条图片微信就代替了为母亲做一顿温情脉脉的饭菜;悲伤来时,冷冰冰的图案也代替了温暖的怀抱。这样的沟通能唤起人们畅快互信的交流吗?很难,而我们又将找不到别的方式来传递感情,就像网络时代的充斥之下我们抱怨人情冷漠一样。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微信对于我们确实非常重要,但它也在向传统交往形式宣战。它越来越多的渗入我们生活的同时,人与人距离也并没有因此而拉近。”

正方本来占有有力论点,却没有把握好,妄图以覆盖率高的现实来压倒反方,却被反方戳破用意。反方的反击主要着力点用在了对微信大量使用后所造成的结果,用了两个即成的事实,得出微信的广泛使用只能疏远人与人之间距离的结果。这样对“前因后果”的叙述合情合理,容易获得理解,也体现了“纵向一线”进攻的优势和特征。

从论据关键环节中“纵向”进攻

“‘历史欠账’和‘思维落后’哪个是城建工程失效的主要问题”的论辩赛中,正方说:“早期城市建设碍于经济压力和经验不足,都会存在一些历史欠账,如今成为影响城建事业的主因。比如上世纪80年代,深圳建市初期是采用了苏联的城市建设理念,由于苏联降雨较少,排水管道标准较低,这导致深圳排水管道的建设在未来发展中应接不暇。”反方说:“最初的不适应与特定年代的选择偏好和经验不足有关,那么,在随后的三十年过程中,深圳的下水道,屡屡在暴雨面前不堪一击,却依然能够坚持‘错下去’,背后所凸显的某种僵化的城建思维,显然比原始性的‘参照错误’更令人揪心。城市下水道建设的标准在几十年时间中‘岿然不改’,为何这个过程中,市民的声音一直被忽视,城市管理者对于解决‘下水道问题’的麻木与拖延能够一直被持续?这样说来,考核与问责机制设计上的民意被虚掷,则可归咎为源头之因。可见,历史原因固然有,可执政思维落后更甚。大家说是不是?”

对于城建工程实效来说,两者都有原因,但哪一样是主要原因,就要看对问题理解的深度了。这样的辩题,用论据“横向”累积是很难取胜的。正方所说,只能证明历史原因客观存在,却很难证明“思维落后”就是次要的。而反方正是抓住了正方所用的深圳下水道工程在演变中的关键环节——城建管理者知错不改。而且反方分析是有的放矢,一声声反问也是有理可依。当他的提问可以作答的时候,也正是证明其论点的时候。对手用现实案例进攻之时,深挖其中有利己方的元素在论辩场上反击效果极好。

从论据的现场效应中“纵向”进攻

在第11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哪个对人更有意义”的辩论中,正方说:“我们人生的经历是有限的,有很多角色我们是无法体验的,所以我们要借助于书本,获得不同的知识。”反方:“首先行万里路并不是单纯指走路,而是说真实地去实际操作,比干巴巴的知识对人更有意义。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方二辩,他来自马来西亚,以他的成绩可以在马来西亚读非常好的大学,可是因为心中的理想,仍然来到世新大学。身在异乡有太多的理由可以让他回头,但他没有,四年过来,他以非常优异的成绩毕业,不是因为他走出了自己的国家,而是因为他在这里依然为了自己理想而坚持,而实实在在在学习。一个人想获得理想中的成绩,除了实在的付出没有别的办法。我知道,对方辩友一会儿会告诉我读万卷书对获得知识有多大好处,对此我不否认,但请对方不要忘记,对方之所以能站在这里跟我讲读书的好处,正是因为过往你们在辩论这条路上实实在在的坚持不懈!”现场传来热烈掌声。

在论辩赛中如果能巧妙利用现场效应,可以展现己方论辩思路灵活,更快赢得理解和支持。反方先是重新厘清了“万里路”的概念,然后以己方二辩的经历为论据,深入讲述实在的付出努力才是获得成绩的唯一途径。寻常的道理,因为和现场深度融合在一起,显得活泼起来。尤其是后面把对方的辩论内容也收入己方观点之内,让现场观众觉得较之正方那“四平八稳”的进攻,反方才是技高一筹。

“纵向”进攻策略需要的是辩手对于辩题的深入理解,在实践中常常以逻辑深度和思辨的犀利来赢得分数。由于其巧妙的构思,所以也不容易被对手抓住漏洞反击。喜爱论辩的朋友应该熟练掌握,为论辩胜利增加胜算。

(作者系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人文社科系教师)

(编辑 李振甲)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