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善用目光,使演讲神采飞扬

作者:李关怀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09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美国第40任总统里根,每次演讲他都能充分运用目光:有时像聚光灯,把目光聚集到全场的某一点上;有时则像探照灯,目光扫遍全场。因此有人评价他的目光是一台“征服一切的戏”。我们在登台演讲时,也要充分发挥眼睛传情达意的作用,恰当地运转目光,让你的演讲神采飞扬。

  演讲过程中目光的运用是有一定的章法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演讲实践对上台演讲的同学提以下几点建议:

  登台亮相,眉目传情———环视全场。不经常登台的演讲者多有怯场而造成的紧张心理。如果我们一登上演讲台就抬头望天,或低头看地,不敢注视听众,那么你的演讲在气势上就先败一半了。我们可以在登台亮相的同时环视全场,用目光与听众进行短暂交流。具体方法是:你在端正站姿的同时,有节奏或周期地把视线从听众的左方扫到右方、从右方扫到左方,或从前排到后排、从后排到前排。视线每走一步都是弧形,弧形又构成一个整体———环形。最后停留在会场中间,并且和那一片听众作短暂的目光接触,使自己的目光“放电”,眉目传情,让听众都觉得你在注视每一个人。这时候,你就可以“金口大开”了。

  表明观点,阐发思想———平视前方。我们一旦打开了“话匣子”,目光也应该配合着演讲内容进行变换。上台演讲,重要内容是要表明观点,阐发思想,发表看法。这时,视线要平直向前而弧形流转,立足听众席的中心线,以此为中心弧形照顾两边,直到视线落到最后的听众头上,视线推进时不要匀速,要按语句有节奏地进行,要顾及坐在偏僻角落的听众。

  描摹景物,展开联想———虚视物象。所谓“虚视”,就是你好像在“看”听众,但实际上是在“看”你心中的物象。我们在演讲过程中,在最动情处自然而然地会进入一种情境:眼前会看到鲜明的景物,耳际会听到清晰的声音。进入此情此境,我们就要如临其境,充分地展开联想,虚视物象,如观其形,如睹其物,再绘声绘色地把内心所“见”的景象描摹出来,让听众也如观其形,如睹其物,受到美的熏陶。

  寻求支持,激发共鸣———凝视听众。你在演讲过程中,要注意用目光搜索那些对你的演讲特别感兴趣的听众。你一旦发现了你的“知音”,就要经常凝视他们,向他们投去欣赏、感激的目光,用目光寻求他们的支持,希望他们能对你的演讲产生共鸣,从而引发起掌声雷动,产生共鸣效应。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讲,你要靠这一部分人在台下的聚精会神倾听来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演讲气氛,使会场秩序井然。

  交流情感,稳定情绪———点视听众。由于各种因素,在你演讲时,也许有些听众会显得烦躁不安,甚至在人群中骚动起来,造成会场秩序混乱。这时,运用点视法对控制场面十分奏效。点视,就是既和骚动人群中专心听演讲的人对视目光,安抚、鼓励他们继续认真聆听,又跟周围的骚动者,用眼神暗示、制止他们,直到他们安静下来为止。此法对制止听众的骚动情绪有很大好处。

  曲终奏雅,掀起高潮———扫视全场。演讲快要结束的时候,你要振作精神,扫视全场,向听众发出呼告,希望能一呼百应;或提出反问,希望能引起听众比较强烈的反响。你扫视全场目光如炬,就会产生星火燎原之势,把听众的情绪调动起来,把听众的热情煽动起来,曲终奏雅,在你演讲结束之时掀起一个新高潮。

  要特别说明的是:目光的运用往往是各种方法综合考虑、交叉活用的,而且要按照内容的需要,押着感情的节拍,配合有声语言形式和手势、身姿等立体进行,协同体现。

  (责任编辑〓王治国)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