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愿意接纳我吗?”
──忠告之十一:问就大胆地问
在我读书的时候,我有许多问题要问老师,却很少去问。这不是因为我心智沉稳,而是因为我不敢。后来我发现,很多人犯着与我同样的毛病———不敢发问,即使问得出口,可那慌乱的样子、紧张的声调也会让对方跟着难受。问话,需要勇敢的心理素质与平静的心理状态。
一天晚上,福特汽车公司有事须发通知给所有的经理。此事十分紧急,在场的职员都来帮忙,一位年轻的秘书也被要求来帮忙套信封。年轻人认为做这种事有损身份,就说:“我到公司来,不是做套信封工作的。”老板十分恼火,告诉他:“好吧,既然这对你是一种侮辱,你可以离开这里。”
年轻人离开了。他跑了很多地方,试了不少工种,但都不合心意。最后,他终于鼓足勇气重新走进了福特公司,他诚恳地问老板:“我在外面经历了许多,却总希望能回到这里,现在,您还愿意接纳我吗?”老板原谅了他。
后来他一直在福特公司工作,成了销售主管。为什么?因为他具备勇敢的心理素质,即使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他也愿意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勇敢发问,从而使事情峰回路转。
不妨试想一下,如果他当时不那么“大胆”地去问上一句,那么,他的人生就可能被改写。
当你因胆怯而问不出口时,不妨这样告诉自己:我既不会伤害对方,自己也不会受到什么损失。这样,你就会有大胆一问的勇气。
“你们说实话,我还能坚持多久?”
──忠告之十二:要善于察颜观色
在这里我用了“要善于察颜观色”作为忠告,取的只是字面意思。因为我觉得,在问话时,如果你能善于察颜观色,就比较容易抓住最佳的问话时机;如果你能善于察颜观色,就比较容易抓住主动权,以便随机应变,决定是改变问法,还是停止问话;如果你能善于察颜观色,就比较容易准确地判断出你是否得到了真正的答案。
权野先生的《“吾貌虽瘦,必肥天下”———周总理逝世经过》一文中记述了这样一个片断:
1975年5月的一天,周恩来在散步的时候,问身边的医护人员:“你们说实话,我还能坚持多久?”医护人员一怔,竭力绽出笑容,想用几句轻松的安慰话搪塞过去。……他长长吁口气,渐渐收去笑容,换上一种严肃神情,重新望着医护人员:“你们一定要把我的病情随时随刻如实地告诉我,因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个交待。”医生眼里陡地涌起一层泪花,声音哽咽、颤抖道:“怎么讲呢?总理,你叫我们怎么说……”周恩来脸上恢复一丝不易辨清的浅笑,缓缓点头,极轻极轻地说了一声:“不用说了,我已经知道答案了。”
周恩来无疑是一个智者,在问话时,他没有等到对方亲口说出来,就从对方的表情与声音变化里获得了答案。
专家指出,你在问话时,要想摸清对方的真实意图,要多留意他的面部表情,最好是盯住他的眼睛。这在多数时候是有效的。但不要忘记一点,对方也许刻意训练过某种掩饰的功夫,这对于那些演员一类的人而言并不复杂。我的意思是说,你在问话的时候要善于察颜观色──不仅要分析你所听到的,还要结合你所看到的,然后再做判断。(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 王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