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初一(6)班从青海转来了一位新同学,叫巫多多。只见他乱糟糟的头发盖住了半个耳朵,穿的衣服也是皱巴巴的,一看就能猜出他是外来打工者的子弟。
黄中雷单独坐在第四组的最后一排,于是巫多多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他的同桌。待巫多多坐下后,黄中雷立即好奇地问他:“你大老远地跑到这里来干什么呀?”“听说你们那里很穷,几个月才能吃上一顿肉,是不是这样啊?” “你父母在这里干什么活?一个月能赚多少钱?”“你们住在哪里?房子面积有多大?”……
起先巫多多还一五一十地回答,但黄中雷这带着猎奇心理的追问,很快便问得巫多多紧张起来。
过了一会儿,黄中雷把目光停在了巫多多的脚上,说:“你这双鞋太旧了,真该扔了!明天我送给你一双,比你这双强多了,差不多是全新的,我嫌不是名牌一直没穿。”巫多多一脸茫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更让巫多多感到难堪的是,第二天,黄中雷竟然当众联络了班内的几个“富少”,说是要“济贫扶困”,号召大家伸出友谊之手,献上关爱之心,有穿不着的衣裤,尽管奉献出来。尽管黄中雷的出发点是善意的,但仍让巫多多突然有了被人当众剥光衣服的尴尬,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两个人的关系骤然降至冰点:由于巫多多家境比较贫困,便吃从家里带的饭菜。这天中午,黄中雷从食堂吃完饭回到寝室,见巫多多一个人正躲在角落里吃着自带的饭菜,就夸张地叫道:“呀,好臭哦,巫多多,你吃的到底是什么玩意?”巫多多躲闪不及,如实答道:“这是我妈妈腌的臭豆腐。”“你们家难道都吃这个?臭气熏天的,怎么吃得下啊!”黄中雷一惊一乍地嚷道。巫多多一言不发。但黄中雷依然自顾自地发感慨道:“现在都什么年代了,竟然还有人吃这破玩意,你们家总不至于穷成这样吧!你看咱们班里谁还吃这种东西,我家养的那条宠物狗还天天两根火腿肠呢———”他话还没说完,只见巫多多的脸色“刷”地白了,放下筷子冲他吼道:“黄中雷,你太过分了!我们家穷怎么了?穷人也有尊严!你不是我朋友,以后我再也不理你了!”
后来,巫多多果然请老师调了座位,从此对黄中雷敬而远之。
由于各种因素的出现,造成了家庭与家庭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贫富悬殊。纵观今日校园,有的同学家境优越,衣食无忧,与同学相处时出手也极为阔绰,在校园里好不潇洒;有的同学则家庭经济拮据,甚至连学杂费都交不起,更不用说体面地享受物质生活了———人们把处于这种境地的同学称为贫困生。
贫困生在校园里并不少见。面对经济的窘迫,一些贫困生还出现了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甚至不敢与人交往。作为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同学,在与贫困同学相处时,怎样才能与他们建立起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呢?
不要过多追问他们的家世
对于处于贫困中的同学,大家都会有一种好奇心,想了解他们的家庭与身世,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这是很正常的。但如何了解,这是有讲究的。不要一接触,就像黄中雷那样,无所顾忌地、连珠炮似的问个不断。家庭状况、个人身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隐私。有些贫困生并不想让别人过多地了解自己的家世,也许这里面隐藏着太多的痛。而你不断地追问,刨根问底,这是很不礼貌的,有侵犯他人隐私之嫌。最好的做法是,等到彼此比较熟悉、关系有所发展之后,再选适当的场合或时间,以委婉的语气试探性地问。
不要过分张扬自己的爱心
对贫困生给予一定的经济援助,这当然是好事,应该倡导。但在提供援助时,不要太张扬,更不要到处炫耀自己的这份爱心。一方面,许多贫困生受尊重意识比较强,自卑心理比较重。假若你像黄中雷那样大张旗鼓地去援助他们,就等于把他们拉到强光下,放大他们的“灰斑”,这无疑会使他们难堪。另一方面,你过分张扬自己的爱心,也会让人觉得你是在故意演给别人看,是在以牺牲别人的尊严来扩大自己的“助人优越感”。在上面的事例中,黄中雷当着巫多多的面,公开向同学发出号召,要求大家“奉献爱心”的做法,就不是高明之举。
因此,帮助贫困同学,不但要真诚,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尽量照顾到对方的面子。不要以为自己是做好事,就不管怎么做都可以。与他们打交道,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尊重和理解,而不是同情,更不是怜悯。
不要以苛刻的眼光看待差异
对于没有经济创造能力的学生而言,家庭或父母才是你的经济来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贫困生”与“富裕生”是平等的,经济水平、生活质量高低与否,都是依赖于父母或家庭,并不代表个人能力的高低。因此,你不能以富自居,用苛刻、挑剔的眼光去看待你与贫困生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包括穿着、饮食、居住、出行等诸多方面。
经济拮据的巫多多一个人躲着吃臭豆腐,也许是因为自卑心理使然,也许是怕异味影响了大家。但不管怎样,都不能像黄中雷那样,对这种因经济条件造成的饮食差异进行苛刻的比较,甚至进行歧视或嘲讽。你听,“咱们班里谁还吃这种东西,我家养的那条宠物狗还天天两根火腿肠呢”,如此一来,他和巫多多之间的友情不亮起红灯才怪呢!
总之,面对生活在贫困中的同学,要用足够的耐心、爱心和宽容心去与他们相处。只有这样,才能在你们之间建立起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让身处困境的同学感受到来自心灵深处的温暖。
(责任编辑 王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