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什么样的材料能让你的演讲更有深度

作者:北京 慕云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30日

  演讲的深度,体现了演讲者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也是演讲内容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那么我们应该选取什么样的材料,才能使我们的演讲更有深度呢?

  有预见性,能使听众感受到切肤之痛的材料

  一位演讲者谈到了延迟退休,他讲道:

  当延长至65岁退休——多年后,我60岁的那天早晨,我起床,煮了早餐,送完孙子上学,刚好8点。来到地铁站,人很多,一个小伙子要给我让座,我说:不用不用,咱们都是上班族。来到公司,那条刺眼的规定总是让我不适:所有拐杖必须整齐停放在公司门口,违者罚款200元。晚上加班,我想起63岁的老王,给他发短信:三天没来晨练了,这次又是什么病?老王回复:跑业务,扭到腰了。今天你60大寿,过得怎样?我说:挺好的,晚上公司没什么人,网速也够快!夜晚11点回到家,菜凉了,孩子们都睡觉了。我躺在冰凉的床上,打开工资条,看着扣除养老保险那一栏,只盼望自己能等到领养老金的那一天。若干年后,中国会出现一个奇观,年轻人无法就业,每天逛公园,老年人没法退休,每天上班……

  这位演讲者假设了自己六十岁生日那天的情境:年迈的老人,还要在公司加班,还要扣除养老保险……初看很荒诞,但若延迟退休成为现实,这一幕很可能在每一个人身上上演。这样的材料有预见性,每一个人仿佛都身临其境,体会到了切肤之痛。材料中没有一句抱怨指责延迟退休的话,却将延迟退休的弊端暴露得淋漓尽致,演讲自然更有深度。

  能够暴露更深层次问题的材料

  有位演讲者讲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平日里见惯了城管的威风八面,事实上,有时候他们也会成为受害者。蒋开松是湖南绥宁县城管局的纪检组长,他已去世祖父的有一块152平米的土地被规划为建设用地,但他的母亲、伯父等要求对等安置补偿,征收陷入僵局。劝亲属让地成了蒋开松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一边是来自上级、来自单位的压力,一边是亲人的要求,蒋开松左右为难。结果母亲不认他,妻子起诉离婚。因为无法说服家人,单位也停了他的职。有些事做多了,总有一天会回到自己身上。每个人都不过是制度下的一粒棋子,没有深层次的改革,没有对群众基本权利的尊重,谁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很多涉及城管、强拆等现实问题的演讲,一般选取的材料都是城管如何野蛮执法,这虽然让人气愤,却流于表面。而这位演讲者,则选取了一位城管局官员因为拆迁而成为“受害者”的材料。这样的材料,能暴露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强拆等现象的存在,并不仅仅因为城管的粗暴,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制度安排有缺陷,在于对群众的权利不够尊重。暴露了更深层次的问题,自然就更加接近本质,更有深度。

  和现实形成鲜明反差的材料

  王石的演讲《坚持与放下》片段:

  我的身体不是很强壮。同学们可能就纳闷了,说怎么可能,你的身体不强壮怎么登上珠峰的?我说正因为我登上了珠峰,我的身体才强壮了起来,我通过尝试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克服,这个过程使得我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原来更强,使我的体力也变成越来越强壮,而不是因为我拥有强壮的体魄我才去登山。事实上,我有偏头疼、中耳炎、鼻窦言、咽炎。我感到最恐惧的是1995年,我突然感到我的左腿剧疼,医生非常清楚地说,你腰椎间有一个血管瘤,你必须马上减少行动,否则你可能随时瘫痪。我当时脑袋一懵,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我44岁的时候,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医生宣布我可能瘫痪。所以我想,无论如何,在瘫痪之前,我要去一趟西藏,要去一趟珠穆朗玛峰……

  王石最为人熟知的一件事便是登顶珠峰。一个能登顶珠峰的人,怎么可能身体不强壮呢?然而事实就是这样,他甚至被医生断定为“随时可能瘫痪”,可他没有气馁,而是凭着坚强的毅力去攀登珠峰,在征服大山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坚强的体魄。这样的材料,与听众们所看到的现实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从而也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坚强的意志可以战胜巨大的困难!王石的演讲有深度,更有感染力。

  比听众的遭遇更具典型意义的材料

  曾任惠普大中华区总裁的孙振耀有这样一段演讲:

  每天生活都在给你机会,他不会给你一叠现金也不会拱手送你个好工作,但实际上,他还是在给你机会。我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没有任何了不起的社会关系,我的父亲在大学毕业以后就被分配到了边疆。他们那一代人其实比我们更有理由抱怨,他们什么也没得到,年轻的时候文化大革命,书都没得读,支援边疆插队落户,等到老了,却要给年轻人机会了。他有足够的理由抱怨生不逢时,然而在分配到边疆的十年之后,国家恢复招研究生,他考回了原来的学校。研究生毕业,他被分配到了安徽一家小单位里,又是三年以后,国家第一届招收博士生,他又考回了原来的学校,成为中国第一代博士。生活并没有放弃他,他也没有放弃生活。十年的等待,他做了他自己的选择。

  社会上总是有些年轻人抱怨生不逢时,没有机会。而孙振耀的父亲和现在的年轻人比起来则更生不逢时:屡次被分配到边远的地方,而他都考回了原来的学校,成为了中国第一代博士。这样的人生比绝大部分听众的遭遇更具典型意义,现在的某些人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孙振耀选取的材料,和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有很强的可比性,而又比现在的年轻人更艰难,因而能更深刻地揭示主题,赢得听众的认可。

  演讲的深度,取决于你认识问题的深度。而想要选取有深度的材料,你也必须多思考、多观察,用心去寻找。

  (编辑 宋立达 )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