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内心和谐是金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8日
安徽  徐长才
  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去看望他。温总理饶有兴趣地和季老探讨起“和谐”这个话题。季先生说:“有个问题我考虑了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温总理点头称是,并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他们对“和谐”话题的探讨,引起了我的一番思考。
  是的,一个人活在世上,的确应当力求让内心和谐起来。大家都熟悉关于季老的一段佳话:有一年北大开学时,一个外地新生拎着大包小包来校报到,看到一位老人走来,就拜托老人替他看一下包,老人欣然允诺。近一个小时过去,新生办完手续回来,谢过老人,愉快告别。几天以后北大举行开学典礼,这个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他看行李的老人!
  一位名扬中外的学术大师,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学子看包,从“欣然允诺”到“愉快告别”,从这一过程中,我们不难解读,老人的心该是一种怎样的和谐啊:他不以年高而欺少,不以名高而傲物,不以位高而凌弱,心态平和、作风平易、待人平等,博大的心胸充满了对青年学子的深情和真爱,那助人为乐之举简直就是他的习惯和本能了。内心和谐是金,它既有益于己,也有益于人,还有益于社会。
  一位哲人说得好:“唯有内心真正达到和谐,才能静心,也有深情;才能相守,又有自由。”内心和谐使人品格高洁,不自欺,不欺人,既能勇于争先,又不计较名利;既能刚正不阿,又能与人和睦相处。内心和谐使人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想方设法地把自己的事业干好。内心和谐使人具有正常的心态,不自卑,不伤感,不妒忌,不献媚。内心和谐使人乐于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建立和谐的关系。
  “和合故能谐。”构建和谐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是关键,人内心和谐是基础。只有人人都保持内心和谐,才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社会秩序井然;才能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才能构建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我们都应该像季羡林先生那样,孜孜不倦地求知修身养性,达到并保持内心的永远和谐。
 
  (责任编辑  彭树楷)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